秋水仙的种植养护
秋水仙是百合科秋水仙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。8~10月开花,花蕾呈纺缍形,开放时似漏斗,淡粉红色(或紫红色),端庄秀丽,受人喜爱。秋水仙原产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,中国自七十年代起从国外引进种子和球茎。园林中常用作岩石园或花坛种植。
秋水仙喜湿润多雨、耐严寒,夏季宜干燥炎热的环境,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。所以栽植地势宜选高燥平地,栽培前应严格进行消毒,防止线虫病、立枯病和腐烂病的发生。如果发现地下害虫蛴螬、地老虎等,可用50%辛硫磷进行开沟喷洒,也可早晚人工扑杀或配毒饵诱杀。
秋季多雨时节、花药易被霉菌侵袭,鳞茎容易腐烂,应及时采取措施和预防。
冬季,挖出的鳞茎应置于室内贮藏越冬,来年再种植。种植时,株行距一般为15×15厘米,使其得到充分的养料和光照,方能生长良好。
秋水仙可用种子和小子球繁殖,盖土不宜太深,1.5~2厘米厚即可。秋水仙母鳞茎较缺乏,进口的种球价格昂贵。为加速种球的繁殖,将熟土撒在行上,增加土层厚度,以增殖小鳞茎的数量,连续种植2~3年,种球数量即成倍增加。
秋水仙水养时,把处理好的鳞茎直立摆放于盆内卵石中,然后倒入清水,水深以淹没鳞茎底盘为宜(茎球的1/3着水),白天放到充足的阳光下照晒,傍晚把盆水倒尽。为了促使花大、花期长,叶片健壮,当新叶长出后,可经常进行叶面喷肥。分别选用300倍的复合型磷酸二氢钾、禾欣液肥500倍、双效微肥600倍或氨基酸微肥300倍液。
秋水仙上盆后的管理十分重要。由于鳞茎经雕刻,叶、花梗、球茎均受创伤,加上新根未长出,易于失水萎蔫,故首先应放在阴凉处2~3天,而且要经常向球茎上喷洒清水。待伤口逐渐愈合,新根长出时,应及时移至阳光充足处。水养初期必须天天换清水,水面应在伤口之下。